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主办的“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以“抗风险、强韧性、高质量”为主题,围绕本次论坛向海内外学者发出征文邀请,并举办了“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2022-2023年度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作为国际论坛的一项重要预热活动,以下是研讨会的简要回顾:
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金融行业得到有益补充,使得中小微弱群体在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使用率上得到很大改善,让很多人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数字红利。但与此同时,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衍生的数字鸿沟和消费者保护的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之现阶段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如何提高微弱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增强金融韧性等问题成为本次学术研讨会重点讨论的内容。
2022年11月9日下午,由CAFI和蚂蚁集团研究院承办的“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2022-2023年度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如期在线上举办,研讨会以“数字金融与微弱经济体金融韧性”为主题,在学术层面探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增强微弱经济体应对风险的能力和金融韧性。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贝多广院长在开场致词中强调:“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庭,他们的金融状况和金融福祉都值得我们关注”。
贝多广院长开场致词 本次研讨会邀请四篇公开征文入围文章的作者对其文章进行汇报和分享,汇报作者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厦门大学,并安排汇报作者间互相简要点评,同时,每篇论文各邀请一名点评嘉宾进行全面点评,点评嘉宾分别来自蚂蚁集团研究院、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评论》编辑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最后,《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学术编辑胡祎老师作为特约点评嘉宾进行总结发言。 四位入围论文作者根据论文内容进行了精彩详实的分享。第一篇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的张勋教授进行了题为FinTech Adoption and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Uncertaintyon Household Consumption的论文分享。分别从供给侧对信贷的作用和需求侧对创业、就业的影响方面展开讨论,文章认为数字金融科技可以缓解经济不确定行带来的负面作用,且有缓解消费降级作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曾思棚博士进行了互评,蚂蚁集团研究院专家李宝玺进行点评。 第二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汪勇助理研究员题为《数字绿色公益项目与居民投资行为——来自蚂蚁森林的微观证据》的论文分享。主要探讨用户参与蚂蚁森林项目对他的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1.参与用户会提高对基金的投资,同时适度提高风险偏好;2.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男性以及一些年轻用户群体上;3.提高参与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励他们购买更多的绿色基金,提高风险偏好;4.从形式上看,参加绿色公益项目,客户通过平台购买更多种类基金来分散投资风险,适度提高了风险抵抗能力。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李嘉楠副教授互评,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陆嘉骏助理教授进行了点评。 第三篇论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曾思棚博士的题为Lady First: Gender and Credit Access in Fintech Era的论文分享。在金融科技的背景下讨论性别与信贷之间的角色,文章认为:1. 女性企业家获得线上贷款的概率比男性企业家高,线下贷款则没有这种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是运行情况在中等以及中等偏下样本中才存在;2. 女性企业家获得线上贷款之后,被要求支付的利率也比男性企业家更低。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张勋教授进行了互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评论》编辑部程炼主任进行了点评。 最后一篇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李嘉楠副教授的题为《技术关怀弥合数字鸿沟一一基于支付宝无障碍功能的分析》的论文分享,该文章主要关注的是存在生理障碍的群体是否很好地适应数字金融科技的发展,文章认为无障碍功能开通确实可以帮助视障用户,并且对于年轻人和城市群体效果更显著。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汪勇助理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朱宏晖副研究员进行了点评。 论文分享和点评结束后,由《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学术编辑胡祎老师对本次分享的四篇学术论文进行总体点评,同时结合其多年在学术期刊的从业经验对如何发表学术文章提出了许多详实的建议。 全体与会人员 本次研讨会精选的四篇论文选题新颖,研究视角丰富,各位老师的点评也十分的精彩、鞭辟入里。各位专家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视角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智慧盛宴,共同促成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圆满成功,也实现了对CAFI“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的预热效果。 请扫码查看会议回放视频